我们从源头说材料
材料费点工程总造价的约40-45%,占直接费成本约60%,大家在在谈定额计价、成本控制时有没有人曾记得,工程材料是如何划分的,下面由此为题深入地探讨一下工程中的材料:
一、以材料构成划分:
1、定额材料: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钉子,虽然小,它钉在了墙板上,连接了墙板与龙骨,构成了墙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限额材料:不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砂轮锯片,个头不小,可使用时化成了火星没有构成到工程实体中,只能呆在限额材料行列中;
3、周围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在使用中逐渐摊销的材料,不举例说明了;
1、2条是计划经济时的名词,俗称定限额材料,现在很难听到了,大家翻开定额可以看出,构成工程实体的定额材料容易分析出来数量,而阴额材料却很难控制,施工单位为了简化成本控制环节,将第2条限额材料逐渐以人工费形式体现,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中的
耗材如砂轮锯片费用,一般都由包工头购买,折在了人工费里,这样施工单位可以节省一笔管理限额材料的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工费单价,使许多人产生为什么实际人工单价300元/天,而定额综合人工单价才100元/工日的疑问。
二、按材料的价格和用量划分
1、主材:价格高,数量大,使用部位重要;
2、辅材:价格低,用量少,使用部位隐蔽;
很多人搞不清主、辅材料,象安装定额中,灯具、开关、洁具等以主材形式出现,使用时自行填材料单价,没有定额基价,象土建和装修定额里,主材、辅材划分没有这么明显,于是问题就集中在了什么是主材?什么是辅材?这里用一个哲学理论来说明一下什么是
主、辅材。
如果工人往墙上敲钉子,钉子就是这道工序的主材;
如果工人用钉子往墙上钉板子,板子就是这道工序的主材,钉子成为了辅材;
如果工人往钉好的板子上安装饰面板,饰面板又成了主材,基层板,钉子都成了辅材;
如果工人往饰面板上镶嵌钻石,显然主材的身份又将改变。
工程用的主、辅材除甲乙双方有约定外,定额使用人,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用不着问这问那地耽误时间。
三、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划分
1、原材料:需要现场加工后才能安装的材料,如水泥、砂子需要搅拌在一起才能使用;
2、半成品:不需要现场过度加工就可以安装,如门窗等;
3、成品:搬运到位就可以使用的,如活动家具等;
现在的工程材料多半以半成品形式出现在现场,包括砂浆都是以预拌为主,从原材料到半成品之间的工序,实际是在工厂完成的,如一块石材荒料,经过粗切割,精切割,倒角,磨边,背胶,防护等工序,到施工现场后价值已经翻了几翻,有些人拿着造价信息中的
材料单价看,明明写着大板单价200元/m2,怎么结算材料单价到了800元/m2,石材的事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后留着慢慢说吧。
四、中国特色的材料
1、甲供材料。
2、暂估价材料。
3、暂定价材料。
4、甲指乙供材料:甲方指定品牌,乙方采购的材料;
在EPC合同模式下,这些名词是不会出现的,国内的合同中几乎能见到这些名词的身影说明了国内建筑行业的混乱程度迫使或者说是诱使建设方管理了他们并不擅长管理的事情,搅得本来就经验不够丰富的造价人更是晕头转向搞不清这些名词如果去正确操作。
五、按材料标准划分
1、国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2、非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不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材料,引出的罪魁祸首就是-----低价中标,建设方沉浸在选择了最低价中标人的同时,就开始享受了非标材料所带来的漫长的风险承担过程,一盘电气安装用的铜芯导线,两头用卡尺量线径都能达标,可中间80米却象被拉伸过一样,细了许多,
本来挺好听的名字---不锈钢,却被分成了201,304等多种型号,原来报价500元/m2,现在甲方不是喜欢400元/m2的单价吗?,304不锈钢材料便换成了201,议了半天价最终把貂皮大衣换成了腈纶面袄,价格是打了五折,穿得出去穿不出去再没人过问。
不管怎么说,材料是死的,比人应该好管,只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尽量克服:如一些工程石材,质地松脆,搬运、安装时损耗增加,在保管上做也防护,使用时轻拿轻放是可以减少损耗;
2、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说白了就是加强管理;
3、管理上加入科技含量:如12m长的定尺钢筋,下料时按3m,9m抓对,实现下料环节0损耗;
4、分清原因,取足费用:如墙面贴墙砖,损耗率有时高达25%,细分损耗原因有:设计损耗、加工损耗、安装损耗、成品管理损耗四种,有些损耗避免不了,如前两面种,投标时要考虑到取足损耗费用,后两种要加强管理,做好成品保护,减少安装过程中的损耗。
更多造价博客请到:造价者博客 http://b.shigoog.com 欢迎分享博客及投稿。
一、以材料构成划分:
1、定额材料: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钉子,虽然小,它钉在了墙板上,连接了墙板与龙骨,构成了墙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限额材料:不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砂轮锯片,个头不小,可使用时化成了火星没有构成到工程实体中,只能呆在限额材料行列中;
3、周围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在使用中逐渐摊销的材料,不举例说明了;
1、2条是计划经济时的名词,俗称定限额材料,现在很难听到了,大家翻开定额可以看出,构成工程实体的定额材料容易分析出来数量,而阴额材料却很难控制,施工单位为了简化成本控制环节,将第2条限额材料逐渐以人工费形式体现,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中的
耗材如砂轮锯片费用,一般都由包工头购买,折在了人工费里,这样施工单位可以节省一笔管理限额材料的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工费单价,使许多人产生为什么实际人工单价300元/天,而定额综合人工单价才100元/工日的疑问。
二、按材料的价格和用量划分
1、主材:价格高,数量大,使用部位重要;
2、辅材:价格低,用量少,使用部位隐蔽;
很多人搞不清主、辅材料,象安装定额中,灯具、开关、洁具等以主材形式出现,使用时自行填材料单价,没有定额基价,象土建和装修定额里,主材、辅材划分没有这么明显,于是问题就集中在了什么是主材?什么是辅材?这里用一个哲学理论来说明一下什么是
主、辅材。
如果工人往墙上敲钉子,钉子就是这道工序的主材;
如果工人用钉子往墙上钉板子,板子就是这道工序的主材,钉子成为了辅材;
如果工人往钉好的板子上安装饰面板,饰面板又成了主材,基层板,钉子都成了辅材;
如果工人往饰面板上镶嵌钻石,显然主材的身份又将改变。
工程用的主、辅材除甲乙双方有约定外,定额使用人,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用不着问这问那地耽误时间。
三、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划分
1、原材料:需要现场加工后才能安装的材料,如水泥、砂子需要搅拌在一起才能使用;
2、半成品:不需要现场过度加工就可以安装,如门窗等;
3、成品:搬运到位就可以使用的,如活动家具等;
现在的工程材料多半以半成品形式出现在现场,包括砂浆都是以预拌为主,从原材料到半成品之间的工序,实际是在工厂完成的,如一块石材荒料,经过粗切割,精切割,倒角,磨边,背胶,防护等工序,到施工现场后价值已经翻了几翻,有些人拿着造价信息中的
材料单价看,明明写着大板单价200元/m2,怎么结算材料单价到了800元/m2,石材的事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后留着慢慢说吧。
四、中国特色的材料
1、甲供材料。
2、暂估价材料。
3、暂定价材料。
4、甲指乙供材料:甲方指定品牌,乙方采购的材料;
在EPC合同模式下,这些名词是不会出现的,国内的合同中几乎能见到这些名词的身影说明了国内建筑行业的混乱程度迫使或者说是诱使建设方管理了他们并不擅长管理的事情,搅得本来就经验不够丰富的造价人更是晕头转向搞不清这些名词如果去正确操作。
五、按材料标准划分
1、国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2、非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不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材料,引出的罪魁祸首就是-----低价中标,建设方沉浸在选择了最低价中标人的同时,就开始享受了非标材料所带来的漫长的风险承担过程,一盘电气安装用的铜芯导线,两头用卡尺量线径都能达标,可中间80米却象被拉伸过一样,细了许多,
本来挺好听的名字---不锈钢,却被分成了201,304等多种型号,原来报价500元/m2,现在甲方不是喜欢400元/m2的单价吗?,304不锈钢材料便换成了201,议了半天价最终把貂皮大衣换成了腈纶面袄,价格是打了五折,穿得出去穿不出去再没人过问。
不管怎么说,材料是死的,比人应该好管,只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尽量克服:如一些工程石材,质地松脆,搬运、安装时损耗增加,在保管上做也防护,使用时轻拿轻放是可以减少损耗;
2、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说白了就是加强管理;
3、管理上加入科技含量:如12m长的定尺钢筋,下料时按3m,9m抓对,实现下料环节0损耗;
4、分清原因,取足费用:如墙面贴墙砖,损耗率有时高达25%,细分损耗原因有:设计损耗、加工损耗、安装损耗、成品管理损耗四种,有些损耗避免不了,如前两面种,投标时要考虑到取足损耗费用,后两种要加强管理,做好成品保护,减少安装过程中的损耗。
Tags:
作者:佚名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